学院专业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专业 >> 正文
学院专业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11

【学院简介】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原数信学院)成立于2014年1月,由数学系和计算机系整合组建。学院共有专职教师5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20人,讲师18人,助教8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2人。甘肃省优秀教师1人,甘肃省骨干教师1人,陇南市学术带头人1人。多年来学院注重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双向提升,截至目前,已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论文8篇、核心论文36篇、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3篇,出版教材10部,主持完成市厅级及以上科研项目60余项。

现开设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小学数学教育(专科)、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4个专业。培养具有扎实数学专业知识和教师教育技能的数学教师以及软件开发调试、网络运维、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院以师资队伍为支柱,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自2004年以来,学院教师组织并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校参赛队伍获全国一等奖2项、全国二等奖25项;省级特等奖37项、一等奖44项、二等奖58项。教师参加甘肃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大赛获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8人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获甘肃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4项。在专升本升学考试中我院学生升学率达60%以上。近三年学生有200余人(次)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邓品珊奖学金”等荣誉称号。同时,我院高度重视学生素质提高和能力拓展,组织学生开展以暑期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演讲比赛、辩论赛、数模文化节、文艺展演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极大地活跃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现有数学建模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棋类协会、乒羽协会等学生社团。

 

【专业简介】

一、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

专业名称

数学与应用数学

专业代码

070101

修业年限

四年

学位授予

理学

设立时间

2024年

所在学院

数信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获教育部审批,2024年8月开始招生。该专业依托小学数学教育专业多年办学积淀,锤炼出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本科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适应教育改革发展需求,立足陇南,面向秦巴山区和“三区三州”,辐射西部,培养热爱党的教育事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良好职业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数学教育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教师职业技能,具有奉献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教学研究、教学反思、自我发展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够主动适应未来教师职业需求,能在教育培训机构和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教学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师。

2024年7月,学校将应用数学列为首批重点培育学科,同年10月获批理学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多年的办学,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锤炼了过硬的教师队伍,形成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专业教学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人才培养:

根据教育部《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的核心精神,按照专业认证的理念,制定了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了反复修改。坚持育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坚持标准引领,确保科学规范;坚持遵循规律,体现培养特色。处理好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之间的关系,整体设计了教学活动,完善了培养机制,并持续改进。

培养方案由通识类课程、教师教育类课程、学科类课程、实践与素质拓展课程组成,总学分17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6学分,学科专业课程74学分,教师教育课程26学分,实践与素质拓展课程14学分。

专业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初等数论、实变函数、复变函数、数学建模、近世代数、泛函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研究、心理学基础、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基础、小学生心理辅导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与专业发展。

教学条件:

1.基本设施情况:学校共享基础物理实验室、书法实训室、智慧教室、语音室、计算机教室、微格教室,并且学院还有专业实验室,完全能满足新专业的教学要求。学校全面升级校园网络基础设施,加强网络平台及信息化建设,实现全校资源共享,能保障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的正常运行,对新设置专业提供有力保障。

2.图书资料:学校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04.75万册(其中数学专业图书4177册)、电子图书42.7万册,电子期刊12.44万册; 各类期刊合订本4.49万册,报纸合订本7061本。此外,学院还有专业图书资料室,数学专业图书5000余册,常年订阅期刊20余种。数字资源有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硕士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等11个数据库。为本专业开办提供了图书资料保证。

3.实验室:学校建有数字化微格教室用于学生教学实践训练,还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价值172万),承担着数学软件与实验、数学建模等课程教学任务,以及数学建模竞赛培训、上机训练和竞赛用机的任务,能够充分满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实验教学。

4.实践基地:有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目前在天水、陇南等地建立近30个实习基地的基础上,继续在东南沿海、新疆等地新建一批教育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已满足教学实践需要。同时建立了实习基地管理办法,对实习基地的职责做出了明确规定,在学校财务预算中拨出专项实习费和实习基地建设费。

就业方向中小学教师,在金融、保险、数据分析等领域从事精算、统计建模等工作。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

专业名称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专业代码

080901

修业年限

四年

学位授予

工学

设立时间

2025年

所在学院

数信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获教育部审批,2025年8月开始招生。该专业依托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应用专业,多年办学积淀,已形成“突出实践、注重应用”的办学特色,拥有成熟的教学体系、高水平师资队伍、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保障。

本专业围绕信息中国国家战略需求,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科学、人文和职业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能够在计算机软件、互联网/电子商务、计算机服务等领域从事技术应用、设计开发、运行维护等方面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教学条件:

本专业现有7个实验实训室,分别是计算机网络实验室、软件实验室、组装与维护实验室、组成原理实验室、华为ICT学院实训室等实训场地,总建筑面积约700平方米,各类实训设备200多套。能够支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验实训教学活动。建立了陇南电信、成县邮政局、华通电脑、合天网安、启明星晨、华为等了长期稳定的实训基地。同时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专项经费支持。

学校图书馆图书资料逐年增加,不断丰富,学术期刊杂志种类比较齐全。学校现有馆藏纸质图书104.75万册、电子图书42.7万册,电子期刊12.44万册;各类期刊合订本4.49万册,报纸合订本7061本。数字资源有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硕士学位论文及会议论文等11个数据库。此外,学院还有专业图书资料室,现有图书资料5000余册,常年订阅期刊20余种。

人才培养:

本专业培养方案由通识类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课程、专业实践与素质拓展课程组成,总学分160学分,其中通识教育课程52学分,学科专业课程81学分,专业实践与素质拓展课程27学分。标准学制为4年,学生可在3-6年内完成学业,按计划要求完成规定学分者,准予毕业,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核心课程

数字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面向对象程序设计、Web应用与开发、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Linux操作系统、网络互联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应用、Python语言与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导论、机器学习、专业综合实践课程。

就业方向:软件开发调试、网络运维、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大数据分析等岗位。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三年制非师范类专科)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办公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应用等工作,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产学研结合为途径的办学理念,将时代需求和学校实际相结合,不断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强化应用技能,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实现了“一张文凭,多种证书,一技之长,一专多能,品学兼优”的培养目标。

专业主干课程有: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网络安全基础、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等,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为校级精品课程。相关学科专业包括:网络攻防技术、计算机取证技术、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Windows/Linux应用服务器配置与安全管理等。


上一条:初等教育学院

下一条:文学与传媒学院


版权所有:陇南师范学院招生就业处  电话:0939-3203309   地址:甘肃省成县河东区陇南路34号  站长邮箱:lnszzsb@163.com

陇ICP备16000659   
甘公网安备 62122102000303号